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· 用戶注冊 · 設為首頁 · 加入收藏 · 聯(lián)系站長 · · |
![]() |
| 網(wǎng)站首頁 | 文章中心 | 下載中心 | 圖片中心 | 雁過留聲 | 僚人家園 | 僚人商城 | | ![]() |
![]() |
您現(xiàn)在的位置: 壯族在線 >> 文章中心 >> 僚人文苑 >> 僚人人物 >> 人物寫真 >> 正文 | 今天是: |
![]() |
走訪武鳴新老“歌王”(上) | |||
作者:蔡立梅 文章來源:南國早報 點擊數(shù): 更新時間:2006-11-8 ![]() |
|
||
轉載聲明:本報道為文章作者親自提供,首載于廣西發(fā)行量最大報刊《南國早報》2月27日25版,特此聲明。
走訪武鳴新老“歌王”(上) 幾個月前,著名的壯族音樂家范西姆剛大病初愈,急著到大化采風,尋訪當?shù)匾晃幻耖g歌師。來到歌師家,卻被告之:“您來晚了,他3天前剛剛過世!狈段髂芬宦,當場就哭了——偶然間從一壯學學者口中聽到這件事,對范老心生敬意的同時,不禁感嘆——有多少藏在民間的杰出藝人,我們還沒來得及去發(fā)掘。∷麄兊匿螞]和流逝,也是民族文化不斷遺失的過程,讓這些民間藝人走向殿堂,才能讓更多的民族文化遺產(chǎn)得到保護、傳承。 于是,我們走向民間。 蒙水生、蒙海泊,武鳴縣新老兩代民間歌王,一對渾身洋溢著民歌味道的父子,是我們尋訪到的采訪對象。
2月23日下午,我們驅車來到武鳴,備好酒菜———聽說老歌王蒙水生生性豪爽,三杯酒下肚,一肚子的山歌必然張口就來。 武鳴老歌王 蒙水生
“來了,來了!”一位干瘦的老先生出現(xiàn)在我們眼前,背有些駝,老先生70歲了,但說話的聲音洪亮,目光炯炯。畢恭畢敬讓座,倒上他最喜歡的桂林三花酒。酒杯是大杯,起初酒沒給他倒?jié)M,老先生一看,大聲說:“倒?jié)M!”倒?jié)M了一大杯,老先生才高興起來,打開了話閘。 由于從小就表現(xiàn)出來的音樂天賦,1958年,蒙水生成為了武鳴縣第一批文工團員,主要的角色是吹笛手。當年,文工團從柳州彩調(diào)劇團借來《劉三姐》劇本,在南寧地區(qū)首演。作為吹笛手,蒙水生一連演奏了3個小時。“笛手只有我一個人,笛子吹久了會發(fā)熱,影響音調(diào),我準備了兩把笛子,輪著吹! 赴北京匯演分飾幾角 雖然是民間藝人,但蒙水生卻是科班出身。 1964年12月,北京舉行中國少數(shù)民族匯演。經(jīng)過層層篩選,憑著高亢的嗓音和多種音樂技能,蒙水生脫穎而出,成為廣西代表團大型歌舞《豐收樂》的一員。演出中,他一人分飾幾角:既領唱,又吹笛、拉二胡——這是他藝術生涯中,最難忘的“登上大雅之堂”的一次演出。 同年,蒙水生考上了廣西藝術學院,學了4年的民族聲樂。一心想當歌唱家的他,畢業(yè)后被分到平果文工團做獨唱演員。 “當時沒有什么好歌,除了這首《贊歌》!泵伤畔戮票,雙手一展,嘿,一個標準的演唱手勢,粗壙嘹亮的歌聲忽然響起,仿佛要穿透屋宇沖出去。“報到第一天我唱了這首歌,當時的縣領導聽了直夸我唱得好! 為了孩子回鄉(xiāng)當教師 第一個兒子出生后,為了家庭,深愛孩子的蒙水生懷著矛盾的心情,回到武鳴當了一名小學老師,“當時很失望,覺得做歌唱家沒戲了。但我們這種人是很樂觀的,整天樂呵呵的,和那些唱山歌的一起喝酒,這樣他們會唱的山歌我都學會了,哈哈……” 8年的小學教師生涯,蒙水生業(yè)余時間學唱了許多山歌,了解、掌握了許多山歌的淵源。
上世紀80年代,中央下文件收集全國各地的民歌,編輯《中國民歌集成》,已經(jīng)到縣文化館工作的蒙水生負責廣西卷武鳴這一部分的收集工作。 “差不多兩年,我走遍了武鳴的山山水水、東西南北!泵衫习咽占降乃忻窀枰灰环g成漢語,當年收錄在《中國民歌集成》的武鳴民歌有10首,這讓他很欣慰!皦炎宓拿窀鑼嵲谔S富了,我收集的大量民歌中,有外來的,還有清朝時代的道教音樂、師公音樂、佛教音樂。”說到這些,蒙老有些興奮地說,一些民歌歌集和手稿,他還珍藏著,他要將這些民間藝術瑰寶,好好地整理,傳給下一代,并代代相傳。 “我是愛歌人,不是歌王” 由于蒙老像一本活的民歌辭典,許多來武鳴的專家、學者經(jīng)常找他,游客也喜歡找他,慢慢地民間“歌王”就叫開了,但蒙老更喜歡把自己當作一個“愛歌人”,他說:“其實我只是一個愛歌人,對民歌的研究多一些而已! 謙虛的蒙老,有時候也很有“脾氣”。一次,縣里來了一位著名的歌唱家,蒙老和幾位民歌藝人奉命去演唱,當時那位歌唱家戴著墨鏡,聽完后一言不發(fā),“連一聲‘再見’都沒說就上車走了”,對此,蒙老很生氣,說:“這樣的歌唱家,很沒有‘禮貌’,甚至連‘草帽’都沒有!”聽著蒙老這番幽默的諷刺,大家都忍不住笑了。 “我們的民族文化不會消亡” 蒙老愛歌,他希望自己的3個兒子也能像自己一樣,喜歡民歌,把自己的一輩子的心血結晶好好繼承發(fā)揚。 “3個兒子小的時候,我在家里把蚊帳拉開,喊一聲,開幕啦,唱山歌啰!”蒙老的苦心栽培在小兒子身上開了花——兒子蒙海泊已經(jīng)是縣里的“新歌王”。但是,“新歌王”不是完全繼承“老歌王”,他用搖滾來搗鼓山歌,搞民歌新唱。 對兒子的“搞古搞怪”,蒙老表示贊賞。 “上世紀80年代左右,廣西民院一位教授問我:隨著現(xiàn)代化的發(fā)展,有朝一日我們的民族文化是否會面臨滅亡的危險?我回答說,我不是劉伯溫,也不是諸葛亮,但是我敢肯定,只要我們的民族依然存在,民族文化就不會滅亡,只要民族語言存在民族文化就不會消亡。音樂是語言表達的一種工具,我相信500年以后壯語依然存在,雖然那時我已經(jīng)變成了骨灰! 現(xiàn)在出現(xiàn)的壯語新歌,會不會使傳統(tǒng)的原生態(tài)的民歌、山歌變了味? 蒙老用毋庸質疑的語氣回答:“這是傳承,只不過是變化了,不但不會變味,還用現(xiàn)代的手法提升了傳統(tǒng)的民族文化。原汁原味的和現(xiàn)代的流行音樂元素融合,表現(xiàn)出多種風格,這才是傳承和發(fā)展。繼承不是復古主義,而是古為今用,洋為中用。就像我們吃西餐、麥當勞一樣,吃來吃去還是要回到吃土雞、野菜。能走向世界的,還是民族的,特別鄉(xiāng)土的,但這種鄉(xiāng)土味也是要變化和發(fā)展的。”
癡心于壯族文化和音樂的蒙水生,1994年參加廣西民歌節(jié),憑一首《壯人靠黨富》獲得了銀獎,還曾以老歌王的身份,登上“東南亞風情夜”的表演舞臺。蒙老還盛贊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(jié)辦得好,說這是廣西的文化盛典。“記得第一屆舉辦時,我們很高興,殺了一只雞,圍著電視機吃火鍋。但是,后來,我們想看的廣西民歌和本土歌手太少了!”蒙老抿了一口酒繼續(xù)說:“吸收別的文化是應該的,但我們拿什么東西給別人看呢?我認為我們就應該唱壯歌,多推壯語歌手,廣西的好歌取之不盡,優(yōu)秀歌手多如牛毛,應該把廣西的‘土特產(chǎn)’拿出去亮相,把廣西的民族品牌打出去!” 已經(jīng)退休在家的蒙老,現(xiàn)在仍初衷不改,每年都會參加武鳴舉辦的縣新創(chuàng)民歌大賽,在歌圩上高歌幾曲,過過歌癮。 “在靈水公園,每天早上都有人吹拉彈唱,他們讓我去,但我不去,我早上起來要熬粥喂雞,再煮早餐!泵衫蠘泛呛堑卣f,他現(xiàn)在在家種田,給自己家的“地主婆”打工,干點農(nóng)活,閑時和兒子一起搗鼓音樂,很充實,也很愜意。 言猶未盡,最后蒙老用筷子和碗當配器,即興用壯語演唱了一首民歌,雖然聽不懂他唱的是什么,但這位“愛歌者”戴著老花鏡彈唱的沉醉模樣,已經(jīng)將我們深深感染…… |
|||
文章錄入:紅棉樹 責任編輯:紅棉樹 | |||
【發(fā)表評論】【加入收藏】【告訴好友】【打印此文】【關閉窗口】 |
|
||||||
| 設為首頁 | 加入收藏 | 關于本站 | 聯(lián)系站長 | 友情鏈接 | 版權申明 | 用戶留言 | | |||||
![]() |
|